香港是世界级教育和培训枢纽。
成为香港中学插班生懒人包
- 持有往来港澳通行证、学生签证及逗留签证的适岁学童便可入读香港官津学校、私立及国际学校
- 要留意以访客签证是不能入读香港学校的 以插班生身份入读香港中学,可直接参加香港中学文凭试(简称HKDSE),再以DSE成绩透过大学联合招生(简称JUPAS)程序报读大学/专上学院的全日制课程。现时考读大学的最低门要求为「3322」
- 凡申请人是香港居民或通过香港优才、专才、升学等获得香港居留权的,从未经中学学位分配办法获派中一学位,以及从未就读于本港的官立、资助、按位津贴、直接资助计划和英基学校协会中学,均可参加香港的升中派位机制入读香港中学。
- 也就是说,作为家长移居香港之后,孩子也可以享受香港的免费公立教育,通过派位机制升读香港的中学。
具体如何申请入读香港中学?
中学是孩子的另一个重要学涯转折点, 众所周知, 香港的中学是六年制 ,不像内地一样初升高需要进行一轮中考筛选。
因此,在香港, 选择一所好的中学其实已经相当于拿到了好大学的半张入场券。
香港的中学主要分为官立、资助、直资、私立四类。官立和资助中学提供免费的教育,直资和私立中学会收取学费,大约八成的中学属于资助中学。
全港的官立中学总共30所 ,均 是由政府开办,直接由教育局管理,所有教师和职工均为公务员。全部官立中学都是无宗教背景,大部分官立中学都是男女校。只有3所男校(皇仁书院、英皇书院、观塘功乐官立中学)及2所女校(何东中学、庇理罗士女子中学)。
官津中学方面,根据去年参加派位中学提供的收表数字,知名的传统官津名校深受家长追捧,如皇仁书院收表600份、九龙华仁书院收表680份,平均14人争一位。
自行分配学位阶段的申请时间多数在1月份 ,小六学生可在这个时间内直接向中学报名,只可选择两所中学,结果于三月底获通知;
此阶段没有取得学位者,便需于 四月份申请统一派位 ,递交学校选择给教育局,以获分配中学学位, 派位结果于七月公布 。
非营利的辨学团体接受政府津贴提供免费教育,又称“津贴中学”,教育经费绝大部分来自政府,但其管理则由学校的法团校董会/校董会负责。约八成属于“资助中学”。
官津中学方面,根据去年参加派位中学提供的收表数字,知名的传统官津名校深受家长追捧,如皇仁书院收表600份、九龙华仁书院收表680份,平均14人争一位。
自行分配学位阶段的申请时间多数在1月份 ,小六学生可在这个时间内直接向中学报名,只可选择两所中学,结果于三月底获通知;
此阶段没有取得学位者,便需于 四月份申请统一派位 ,递交学校选择给教育局,以获分配中学学位, 派位结果于七月公布 。
辨学团体按学生的数目接受政府补贴。全名是“直接资助计划中学”,享有一笔按学校合资格学生人数计算的政府津贴,但可收取学费。相比于官立及资助中学,直资中学有相对高的自主权, 可自订课程及入学要求 。
直资中学中的传统名校除开办本地课程,有的还开办国际预科教育(IB)课程或英国高考课程(GCE A-Level),学生有更多选择。比如圣保罗男女中学和拔萃男书院开办IB课程且学生成绩非常好,拔萃女书院、圣保禄学校等也开办IB课程。直资中学名校的课外课程也特别丰富,学费也比大多数国际学校低。
直资中学各有特色,且没有校网限制,小六生可按能力和个人特质选报,近年愈来受家长欢迎。加上升中人数在这一两年回升,令不少学校的学位竞争情况激烈。譬如「状元摇篮」圣保罗男女中学,去年有约90个供外校生报读的中一学额,最后却有1450人报名,约16人争一个学额。
通常于 每年九月到十二月 接受下学年中一入学申请。约20所会参加中学学位分配办法,其他40所直资中学自订中一收生的程式及申请日期。
由办学团体自资经营,没有政府补贴,私立独立学校,由办学团体自资经营,由校董会自行管理。 这类学校没有政府补贴,收取学费也比较高 。私立中学可自行决定中一收生办法。
香港的国际学校一般是在 每年的9月 开始申请,部分学校是提前一年申请学位。
香港的中学是六年制的,包括 三年制初中课程(中一至中三) 及 三年制高中课程(中四至中六) 。读完中学6年,就可以参加香港中学文凭考试(DSE),申请报考香港、内地和海外高校。国际学校的学生,可以用IB/A-leveL成绩申请香港或者海外的大学。与内地中学体系有着较大差异。
官立、资助及部分参与中学学位分配办法的直资中学 (DSE):
- 可以向学校递交自行派位申请表,正常参与学校安排的面试;(由于内地小学毕业的学生没有呈分试成绩,一般无法参加统一派位。)
- 要是自行派位没有获得录取,香港教育局会在统一派位结束后,将有剩余学额的学校学额分配给申请人。(即哪个学校没招够学生,就分到哪个学校)
- 如果不想等教育局派位,也可以申请叩门,尽最大努力搏入一所优质的中学。
私立、国际以及部分直资学校 (IB):
- 可直接向学校递交申请。学校会根据学生情况给予面试机会。
DSE课程
在现行学制下,所有学生可修毕三年初中及三年高中课程。学生完成六年中学课程后,可参加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文凭试),以评核其学业水平。首届文凭试于2012年举行,考生以学校考生为主。
大部分学校考生报考四个核心科目(中国语文、英国语文、数学及公民与社会发展)^及两至三个选修科目。考生可从甲类高中科目;乙类应用学习科目或丙类其他语言科目选取选修科目。
为确保成绩汇报的方式符合国际水平、而且透明度高及清晰明确,文凭试甲类科目采用水平参照模式汇报成绩。除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外,考生的表现以五个等级(1-5级)汇报,以第5级为最高。在第5级考生中,成绩最优异的可获评为5**级;成绩次佳的可获评为5*级;其余的则评为5级。表现低于第1级的水平定为「不予评级」。至于公民与社会发展科的成绩汇报只设「达标」一级,成绩在「达标」以下则以「未达标」标示。
IB课程
香港学校采用的是IB课程,即国际预科证书课程。IB课程与香港和内地学制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主要是着重孩子学会些什么,而「IB」课程是教孩子如何去学习。甚至较内地国际学校而言,香港的IB教育起步时间更早,更为成熟,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更为完善。香港学校是全英文的学习环境,为对于孩子将来出国留学,不管在语言还是思考方式上都有个好的铺垫。而「国际预科文凭」的学历,更被全球多个国家的大学承认。
在香港的国际化大环境之下,孩子可以接触到来自各个国家的老师和同学,了解和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和文化,拓宽自己的视野。
DSE+IBDP课程的“双轨制”学校
香港直资学校有58所,其中提供DSE+IBDP课程的“双轨制”学校只有9所!这类学校为孩子提供两种课程,有选择空间,课程安排更灵活,近可选港八大学校,远可攻海外大学,对比国际学校,学费更低,性价比超高。
23年全球IB成绩放榜,平均成绩为30.24分,香港的IB平均分就高达36.4分!足以见得香港IB教育的优秀,这也让学位竞争越发激烈,家长们纷纷直呼“挤破头”。
香港中小学教育有什么优势?
尽早为孩子准备升读香港中学的事宜,因为越早准备,顺利入读的机会越大!
尽早准备入学面试
入读香港学校一般都要求面试,所以为了让孩子顺利通过面试,入读香港学校,家长一定要提前了解好香港学校面试的要求并且帮助孩子提前做好准备。
虽然个人学习档案有重要作用,但内容不宜太多,精简反而有助突显孩子的专长和优异表现。建议个人档案的最理想页数,控制在十页内,家长应选取较有代表性的奖项,最好集中在体艺或学术的成就,如学界或校际比赛。至于校内活动表现若不是十分突出,则可省略不提。
此外,奖项应按类别分类列出,例如「学术」、「视艺」、「音乐」、「运动」等,再由近期至远期,连同得奖日期列出。除列出奖项,如子女在义工服务及制服团体担任重要角色或卓越表现,亦可在个人档案中列出。
在这里HYPEEEE也整理了一个大纲,供家长们参考:
1)简介流畅的自我介绍(粤语/英语);
2)简要说明自己的作息习惯和学习计划;
3)目前为止经历的最难忘的一次旅行;
4)近期关注的令你印象深刻的新闻是什么?
5)和家人发生争执会怎么解决?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香港的学校不仅考察学生学业上遇到的问题,也会考察学生是否具有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以及一定的思考能力。
如何择中学校?
1、了解心仪的中学(参加“简介会/开放日”), 了解学校特色,面试中可能会被问及报读的原因。不同学校简介会时间可能会有冲突,须提前选择要去参加的学校。
2、选择入围可能性比较大的学校,如果学生能力和入选的要求差距非常大,不建议去申请。
3、选择学校还需要考虑通勤时间、学校的办学理念、传统特色、班级结构、发展与运作等,从而配合子女的能力、性向及兴趣选校。
中学校组别 (Banding)
香港教育局每年都会把全港升中的小六学生的考试成绩,平均分成三个组别,“第一派位组别”是全港成绩排名最高的33.3%学生,Band 1之下又会细分成Band 1A、Band 1B、Band 1C,有统计显示,就读于Band 1A学校的学生很多都能考入港三大(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盛产DSE考试状元,类似于内地重点高中。
我们有联系的Band 1中学
圣保禄中学
沙田官立中学
香港培道中学
圣保禄学校
旅港开平商会中学
优才(杨殷有娣)书院
中华基督教会蒙民伟书院
圣言中学
华英中学
英华书院
保良局第一张永庆中学
张祝珊英文中学
………………
更多中学资讯,请联络我们
第二派位组别”是中游的33.3%学生。Band 2之下又会细分成Band 2A、Band 2B、Band 2C。
我们有联系的Band 2中学
博爱医院历届总理联谊会梁省德中学
东华三院吕润财纪念中学
仁济医院第二中学
东华三院邱子田纪念中学
屯门天主教中学
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中学
仁济医院第二中学
世界龙冈学校刘皇发中学
乐善堂梁植伟纪念中学
中华基督教会基朗中学
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真道书院
基督教香港信义会心诚中学
中华基督教会燕京书院
………………
更多中学资讯,请联络我们
第三派位组别”就是下游的33.3%学生。Band 3之下又会细分成Band 3A、Band 3B、Band 3C
標籤內容
小学校组别
頭五十大排名
排名 | 學校 | 校網 | 教學語言 | 類別 1 | 類別 2 |
1 | 拔萃女小學 Diocesan Girls’ Junior School | 油尖旺區 | 英文 | 女校 | 私立 |
2 | 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 | 南區 | 中文 | 男女校 | 直資 |
3 | 瑪利諾修院學校(小學部) | 九龍城區 | 英文 | 女校 | 資助 |
4 | 喇沙小學 La Salle Primary School | 九龍城區 | 中文 | 男校 | 資助 |
5 | 聖保祿學校(小學部) | 灣仔區 | 英文 | 女校 | 私立 |
6 | 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 | 九龍城區 | 英文 | 男校 | 直資 |
7 | 聖若瑟小學 | 灣仔區 | 英文 | 男校 | 資助 |
8 | 嘉諾撒聖瑪利學校 | 油尖旺區 | 中文及英文 | 女校 | 資助 |
9 | 瑪利曼小學 | 灣仔區 | 英文 | 女校 | 資助 |
10 | 協恩中學附屬小學 | 九龍城區 | 中文及英文 | 女校 | 資助 |
11 |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 | 中西區 | 中文 | 男女校 | 資助 |
12 | 九龍塘宣道小學 Alliance Primary School, Kowloon Tong | 九龍城區 | 中文及英文 | 男女校 | 私立 |
13 | 嘉諾撒聖心學校 | 中西區 | 中文及英文 | 女校 | 資助 |
14 | 聖保祿天主教小學 St. Paul’s Primary Catholic School | 灣仔區 | 中文 | 女校 | 資助 |
15 | 天神嘉諾撒學校 | 九龍城區 | 中文 | 女校 | 資助 |
16 | 番禺會所華仁小學 Pun U Association Wah Yan Primary School | 東區 | 中文 | 男校 | 資助 |
17 | 九龍塘學校(小學部) | 九龍城區 | 中文及英文 | 男女校 | 私立 |
18 | 德望小學暨幼稚園(小學部) | 黃大仙區 | 中文及英文 | 女校 | 私立 |
19 | 嘉諾撒聖心學校(私立部) | 中西區 | 中文 | 女校 | 私立 |
20 | 香港培正小學 | 九龍城區 | 中文 | 男女校 | 私立 |
21 | 英華小學 | 深水埗區 | 中文 | 男校 | 直資 |
22 | 香港真光中學(小學部) True Light Middle School of Hong Kong (Primary Section) | 灣仔區 | 中文 | 男女校 | 私立 |
23 |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 | 灣仔區 | 中文 | 男女校 | 官立 |
24 | 聖方濟各英文小學 St. Francis of Assisi’s English Primary School | 深水埗區 | 中文及英文 | 男女校 | 私立 |
25 | 民生書院小學 | 九龍城區 | 中文及英文 | 男女校 | 私立 |
26 | 聖羅撒學校 | 九龍城區 | 中文 | 女校 | 資助 |
27 |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附屬小學 | 中西區 | 中文 | 女校 | 資助 |
28 |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 | 灣仔區 | 中文 | 男女校 | 官立 |
29 | 浸信會呂明才小學 | 沙田區 | 中文及英文 | 男女校 | 資助 |
30 | 保良局陳守仁小學 | 油尖旺區 | 英文 | 男女校 | 直資 |
31 | 嘉諾撒聖方濟各學校 | 灣仔區 | 中文 | 女校 | 資助 |
32 | 香港嘉諾撒學校 Canossa School (Hong Kong) | 東區 | 中文及英文 | 男女校 | 資助 |
33 | 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愛蝶灣) | 東區 | 中文及英文 | 男女校 | 資助 |
34 | 保良局梁周順琴小學 PLK Leung Chow Shun Kam Primary School | 屯門區 | 中文 | 男女校 | 資助 |
35 | 聖公會仁立小學 | 葵青區 | 中文及英文 | 男女校 | 資助 |
36 | 聖嘉勒小學 | 中西區 | 中文及英文 | 女校 | 私立 |
37 |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 | 油尖旺區 | 中文 | 男女校 | 資助 |
38 |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 | 油尖旺區 | 中文及英文 | 男女校 | 資助 |
39 | 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 | 沙田區 | 中文 | 男女校 | 資助 |
40 | 聖保羅書院小學 | 南區 | 中文及英文 | 男校 | 直資 |
41 | 香港浸信會聯會小學 | 荃灣區 | 中文 | 男女校 | 資助 |
42 | 馬頭涌官立小學(紅磡灣) | 九龍城區 | 中文 | 男女校 | 官立 |
43 | 循道學校 | 油尖旺區 | 中文 | 男女校 | 資助 |
44 | 沙田官立小學 | 沙田區 | 中文 | 男女校 | 官立 |
45 | 順德聯誼總會何日東小學 | 屯門區 | 中文 | 男女校 | 資助 |
46 | 拔萃小學 | 九龍城區
| 英文 | 男女校 | 資助 |
47 | 培基小學 | 沙田區 | 中文及英文 | 男女校 | 資助 |
48 |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 Tai Po Old Market Public School (Plover Cove) | 大埔區 | 中文 | 男女校 | 資助 |
49 | 保良局馮晴紀念小學 | 西貢區 | 中文 | 男女校 | 資助 |
50 | 聖類斯中學(小學部) | 中西區 | 中文及英文 | 男校 | 私立 |
以下是為了能夠滿足段落所需的長度而定義的無意義內文,請自行參酌編排。
後五十大排名
51 | 中西區聖安多尼學校 | 中西區 | 中文 | 男女校 | 資助 |
52 | 國際基督教優質音樂中學暨小學 | 黃大仙區 | 中文及英文 | 男女校 | 私立 |
53 | 高主教書院(小學部) | 灣仔區 | 中文及英文 | 男女校 | 私立 |
54 | 嘉諾撒聖家學校(九龍塘) | 九龍城區 | 中文 | 女校 | 資助 |
55 |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 | 大埔區 | 中文及英文 | 男女校 | 資助 |
56 | 道教青松小學 | 屯門區 | 中文 | 男女校 | 資助 |
57 | 聖公會田灣始南小學 | 南區 | 中文 | 男女校 | 資助 |
58 | 保良局田家炳小學 | 大埔區 | 中文及英文 | 男女校 | 資助 |
59 | 荃灣官立小學 | 荃灣區 | 中文 | 男女校 | 官立 |
60 | 光明英來學校 | 元朗區 | 中文 | 男女校 | 資助 |
61 | 保良局何壽南小學 | 九龍城區 | 中文及英文 | 男女校 | 資助 |
62 | 李志達紀念學校 | 北區 | 中文 | 男女校 | 資助 |
63 | 順德聯誼總會胡少渠紀念小學 | 屯門區 | 中文 | 男女校 | 資助 |
64 | 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 | 東區 | 中文 | 男女校 | 資助 |
65 | 北角衞理小學 | 東區 | 中文 | 男女校 | 資助 |
66 | 滬江小學 | 東區 | 中文 | 男女校 | 資助 |
67 | 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海帆道) | 油尖旺區 | 中文 | 男女校 | 資助 |
68 | 將軍澳天主教小學 | 西貢區 | 中文 | 男女校 | 資助 |
69 | 鐘聲學校 | 元朗區 | 中文 | 男女校 | 資助 |
70 | 聖公會靈愛小學 | 元朗區 | 中文及英文 | 男女校 | 資助 |
71 |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真道書院 | 西貢區 | 中文及英文 | 男女校 | 直資 |
72 | 聖公會阮鄭夢芹小學 | 大埔區 | 中文 | 男女校 | 資助 |
73 | 聖方濟愛德小學 | 深水埗區 | 中文及英文 | 男女校 | 資助 |
74 | 聖公會嘉福榮真小學 | 北區 | 中文 | 男女校 | 資助 |
75 | 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小學部) | 深水埗區 | 中文 | 男女校 | 資助 |
76 |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陳元喜小學 | 沙田區 | 中文及英文 | 男女校 | 資助 |
77 | 聖公會聖紀文小學 | 深水埗區 | 中文 | 男女校 | 資助 |
78 | 保良局錦泰小學 | 黃大仙區 | 中文 | 男女校 | 資助 |
79 | 屯門官立小學 | 屯門區 | 中文 | 男女校 | 官立 |
80 | 聖公會仁立紀念小學 | 葵青區 | 中文 | 男女校 | 資助 |
81 | 保良局陸慶濤小學 | 西貢區 | 中文及英文 | 男女校 | 直資 |
82 | 聖公會榮真小學 | 北區 | 中文 | 男女校 | 資助 |
83 | 五旬節于良發小學 | 北區 | 中文及英文 | 男女校 | 資助 |
84 | 聖母無玷聖心學校 | 沙田區 | 中文 | 男女校 | 資助 |
85 | 中華基督教會拔臣小學 | 屯門區 | 中文 | 男女校 | 資助 |
86 | 順德聯誼總會伍冕端小學 | 元朗區 | 中文 | 男女校 | 資助 |
87 | 嘉諾撒聖家學校 | 九龍城區 | 中文 | 女校 | 資助 |
88 | 優才(楊殷有娣)書院 | 西貢區 | 中文及英文 | 男女校 | 直資 |
89 | 激活英文小學 | 元朗區 | 英文 | 男女校 | 私立 |
90 | 嘉諾撒小學(新蒲崗) Canossa Primary School (San Po Kong) | 黃大仙區 | 中文 | 男女校 | 資助 |
91 | 五旬節靳茂生小學 | 北區 | 中文及英文 | 男女校 | 資助 |
92 | 救恩學校 | 中西區 | 中文 | 男女校 | 私立 |
93 | 黃埔宣道小學 | 九龍城區 | 中文 | 男女校 | 資助 |
94 | 保良局莊啟程第二小學 | 屯門區 | 中文 | 男女校 | 資助 |
95 | 香港培道小學 | 九龍城區 | 中文 | 男女校 | 私立 |
96 | 蘇浙小學 | 東區 | 普通話 | 男女校 | 私立 |
97 | 荔枝角天主教小學 | 深水埗區 | 中文 | 男女校 | 資助 |
98 | 聖公會主風小學 | 沙田區 | 中文 | 男女校 | 資助 |
99 |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 | 深水埗區 | 中文及英文 | 男女校 | 資助 |
100 | 北角官立小學 | 東區 | 中文 | 男女校 | 官立 |
香港可以颁授学位的22所大专院校
DSE 考生可透过大学联合招生办法(JUPAS)申请入读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资助课程、自资课程及指定专业/界别课程资助计划(SSSDP资助计划)课程。
香港有8所教资会学校,就是大家熟知的港八大。但除了港八大,香港还有很多学校都可以颁授学位的。据统计,香港可以颁授学位的学校有22所。
港生转战内地大学门槛也相对更低,这也是越来越多家长规划香港身份的主要原因之一。
用DSE成绩报考内地132所高校(包括清北等名校)。不少热门双一流学校的成绩要求在于4科12分至18分(满分28分)之间,大多数仅要求总分一半左右。
也可以选择通过华侨生联考低分上内地本科院校。内地招收联考生的高校高达300所,考生往往超过基本录取线即可入学,211保底。
為新來港兒童提供的教育及支援服務
為了幫助新來港兒童更容易融入本地社區及克服學習困難,教育局為他們提供一系列支援服務,包括為期六個月的全日制啟動課程及六十小時的適應課程,以及為取錄新來港兒童的公營學校及直接資助計劃學校(直資學校),提供校本支援計劃津貼,用以開辦校本支援課程。這些服務的對象為內地新來港兒童、非華語兒童及回流兒童。
全日制「啟動課程」
新來港兒童可選擇在入讀主流學校前,先就讀「啟動課程」。「啟動課程」為期六個月,屬全日制課程,目的是在新來港兒童到主流學校上課前,為他們提供真實的課堂學習經驗,幫助他們盡快適應本地社會,並促進個人發展。
如有任何查詢,可於辦公時間內致電2892 6190。
開辦課程的學校可於教育局網頁查閱。
適應課程
如新來港兒童選擇直接入讀主流學校,他們可同時修讀適應課程。適應課程由非政府機構開辦,為期六十小時。目的是幫助新來港兒童,解決在融入本地教育制度初期會遇到的適應及學習困難。
如有查詢,可於辦公時間內致電2892 6190。
新來港的兒童之入學安排
新來港兒童的家長可到教育局轄下之香港島、九龍、新界東及新界西的區域教育服務處尋求協助,安排他們的子女入學。
新來港定居學童或其家長可在機場、羅湖管制站、教育局區域教育服務處或民政事務署轄下的 20 個諮詢服務中心,索取一張介紹本港教育制度的單張,這單張附有郵柬回郵至教育局。新來港兒童的家長可在郵柬內填妥需要就學安排的兒童的資料,然後寄回教育局。
教育局的學位安排及支援組在收到這些郵柬後,便會跟進個案,往後之程序已於此網頁列明:
如有任何查詢,可於辦公時間內致電2892 6191 或 2892 6192。
規劃香港身份全攻略
人才入境計劃簡介
香港身份申请周期一般需要0.5-1年的时间。拿到香港身份,不管是否永居,都可以用DSE成绩申请香港本地大学或海外院校,享有跟香港本地生一样的待遇。
申請人可帶同其配偶及18歲以下未婚及受養的子女來港定居
輸入內地專業人才計劃
- 具有相關範疇的學士學位或相關的專業資格證明或相關的經驗和成就
- 9大行業領域下的51項專業,但相關職位必須為不易覓得港人擔任的工作項目
- 已獲顧主受聘並提供薪酬福利、住宿安排式醫療福利等的證明 ; 而薪酬需與當時的市場薪酬相約

實用連結:
香港人才清單
專業人士申請來港就業的有關表格
科技人才入境計劃
- 顧主需預先申請為期兩年的配額(由配額需由創新科技署批出)
- 輸入非本地科技人才到香港從事全職研發工作
- 具有相關範疇的碩士或博士學位(無需工作經驗)或相關範疇的學士學位(而有一年相關的工作經驗)或相關的專業資格證明或相關的經驗和成就
- 薪酬應不低於就業市場的薪酬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