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勿好心做「膠」事
    on 2023 /年 3 /月 27 /日 at 03:09:53

    (2023年3月24日 專欄) 好心做「膠」事,莫過於此。 〈勿好心做「膠」事〉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The Green Earth》。

  • How Hong Kong can get its water conservation ducks in a row
    on 2023 /年 3 /月 22 /日 at 02:32:57

    (22 March 2023 SCMP)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as adopted by all United Nations member states in 2015. It is a plan of action for both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nations to achieve 17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which cover a range of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issues, by 2030. 〈How Hong Kong can get its water conservation ducks in a row〉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The Green Earth》。

  • 撥開雲霧
    on 2023 /年 3 /月 13 /日 at 06:52:21

    (2023年3月10日 專欄) 在印度,每有高官或外賓到訪,城鎮通常會重新粉飾街道,填平地上坑洞等,讓自己變得體體面面。二月上旬,孟買官員出新招迎接總理莫迪—灑水。灑水為何事?原來孟買踏入冬季,大部分時間被霧霾籠罩,潑濕街道和大樓,是期望能壓下空氣中的污染灰垢。 〈撥開雲霧〉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The Green Earth》。

  • 回收有局限 源頭減塑才是正道
    on 2023 /年 3 /月 13 /日 at 06:43:11

    (2023年3月11日 專欄) 近年掀起全球減塑潮,彷彿有望遏止塑膠污染,但《紐約時報》環保記者Somini Sengupta前陣子一篇題為「猜猜看?是更多塑膠垃圾」(Guess What?More Plastic Trash)的報道,潑出一大盆冷水。她揭示了「不方便的真相」:2021年全球合共用了1.39億噸即棄塑膠,較2019年大增600萬噸;至於高喊入雲的口號「回收、回收!」根本成效不彰,大部分塑膠製品的回收三角符號都是騙人的,「回收萬能論」說穿了是失能。 〈回收有局限 源頭減塑才是正道〉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The Green Earth》。

  • 可降解塑膠跟進調查 2023
    on 2023 /年 3 /月 13 /日 at 05:24:21

    (2023年03月13日新聞稿) 綠惜地球在2022年發布首份調查 [1],揭示香港可降解塑膠欠缺規管的亂象。本文是跟進調查,呈現在「監管真空」下可能出現的弊端,包括產品良莠不齊和擾亂回收運作等,藉此促請當局盡早嚴加管制,同時建議企業及消費者勿選購降解條件不明的產品。 〈可降解塑膠跟進調查 2023〉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The Green Earth》。

  • 俄烏戰爭一周年:記無聲受害者
    on 2023 /年 2 /月 27 /日 at 02:19:35

    (2023年2月24日 專欄) 俄烏炮火燒了整整一年,不單受害者眾,連生態環境受到牽連。可是生態環境不懂為自己發聲,即使被燒、被污染、被蹂躪,也只能無聲吶喊。 〈俄烏戰爭一周年:記無聲受害者〉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The Green Earth》。

  • Hong Kong’s lack of ‘producer pays’ bill leaves city scrambling for recycling answers
    on 2023 /年 2 /月 23 /日 at 02:02:52

    (23 February 2023 SCMP)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 (EPD) announced on February 14 that it would invite interested parties to submit tenders for the processing and recycling of drinks cartons collected from government-funded green community facilities from July 1. This move is meant to “maintain the current positive momentum of the public in recycling beverage cartons as well as the completeness and stability of the recycling chain”. 〈Hong Kong’s lack of ‘producer pays’ bill leaves city scrambling for recycling answers〉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The Green Earth》。

  • 廢物殖民主義
    on 2023 /年 2 /月 13 /日 at 01:55:11

    (2023年2月10日 專欄) 俄烏戰爭引爆出一場大家可能沒料過的大戰,戰線不單覆蓋整個歐盟,還延伸至十萬八千里外的東南亞,波及馬來西亞、印尼及越南等國度⋯⋯ 〈廢物殖民主義〉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The Green Earth》。

  • 訂定合理按金 谷回收率促減塑
    on 2023 /年 2 /月 6 /日 at 06:32:11

    (2023年2月4日 專欄) 記者問,跌跌碰碰的垃圾收費,會如期在年底實施嗎?我說應該可以,但減廢成效成疑。這絕非刻意「柴台」,反倒是特區政府在自拆招牌。 〈訂定合理按金 谷回收率促減塑〉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The Green Earth》。

  • 明日大嶼公眾諮詢歷來最鬼祟 架空民意 11個環保團體拒出席閉門簡介會 促請政府撤回填海計劃
    on 2023 /年 2 /月 6 /日 at 06:24:57

    (2023年2月6日新聞稿) 發展局被揭發在去年12月底無公佈下展開明日大嶼公眾諮詢後,土木工程拓展署及規劃署於1月26日邀請綠惜地球等多個環保團體出席今日閉門舉行的「中部水域人工島簡介會」。11個環保及關注團體(下稱團體)批評當局為強推填海工程,扭曲今次公眾諮詢為歷來首個大型發展計劃的「三無諮詢」──無主動公佈、無主動諮詢公眾、無公信力。團體拒絕出席今日簡介會,不為嚴重架空民意的諮詢背書,促請當局撤回填海計劃。 〈明日大嶼公眾諮詢歷來最鬼祟 架空民意 11個環保團體拒出席閉門簡介會 促請政府撤回填海計劃〉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The Green Earth》。